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

澳門有地震嗎???

兩組斷裂的存在,特別是西江斷裂帶,發生地震的自然因素是存在的

澳門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在中國主要地震帶之一的東南沿海地震帶(從浙江溫州以南沿海岸直至廣東汕頭西面)的範圍之外,但是也算是它的外圍。蓮花山斷裂、紫金—博羅斷裂、河源—增城斷裂等幾條東北——西南走向斷裂帶的延伸部分通過三角洲,西北—東南走向的西江斷裂和白泥—沙灣斷裂也穿過三角洲。這些近代活躍的斷裂的交匯部位,往往是地震容易發生的地方。歷史上珠江三角洲發生過的地震不下數百次,但是它們絕大多數都是微震,沒有發生過嚴重破壞性大地震,有史可查的>4(3/4)級的強震只有六次


  1372年(明洪武五年)廣州地震,4(3/4)級;
  1445年(明正統十年)四會地震,4(3/4)級;
  1656年(清順治十三年)鶴山地震,4(3/4)級;
  1683年(清康熙二十二年)南海地震,5級;
  1905年(清光緒三十一年)澳門地震,4(3/4)級;
  1936年中山(小欖)地震,5級;

  除了1905出的一次以外,其餘五次的震中均距離澳門幾十公里甚至一百幾十公里,影響不是很大。原來一向認為1905年地震的震中在北緯22.°2、東經113.°6即澳門半島大炮台以東約8.5公里的海中,故名澳門地震;後經判明,該次地震的震中是在澳門西南的磨刀門,離澳門也不過15公里左右,震級也訂正為5(1/2)級。

  澳門地震發生於光緒三十一年七月十一、十二兩日(即1905年8月11日和12日),對澳門影響甚大。光緒三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出版的《時報》作了詳細報道

  “玆聞澳門十一晚從九點鐘起連續震動至十二早六點鐘乃止,內有兩次震力極大,幾有傾陷屋宇之勢,故居民扶老攜幼,奔出街外或曠地躲避,候至天明地震已止,始各回屋。是晚全埠居民實未有敢安睡交睫者。十二日後連震六次,是晚連震八次,遂至塌屋四間,監房亦徑塌下,居民惶恐,多議搬遷。當其震動時,全屋搖簸如在舟中,一股硫磺氣直刺腦海,多有感受硫磺氣而致吐血者。”

  這是澳門從開埠至今天四百多年來唯一的一次發生在身旁的強震。由於兩組斷裂的存在,特別是西江斷裂帶,發生地震的自然因素是存在的。據專家分析,西江三角洲和澳門東南的珠海市擔杆列島就是較為活躍的地區。雖然本地區地震活動頻率低、震級不大,屬弱地震活動,大可不必杞人憂天,但是在建築工程上也不可掉以輕心,應當引起重視。特別是澳門第四系沉積層及人工填海土地面積廣大,由淤泥和砂土夾層組成,地基穩定性差,地震效應強,對澳門城市和港口建設影響特別大,尤應作好工程基礎和預防措施的工作。


摘錄自: 《澳門地理》,1993, 黃就順、鄧漢增、黃鈞燊、鄭天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